青藏高原所在群落物候序列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研究中獲進展

來源:中國科學院網站 2017-01-20 12:51:47

        植物物候是研究植物季節性現象同環境周期性變化相互關系的科學。當前青藏高原的群落物候研究多以遙感方法為主,但因缺乏地面物候數據對其驗證而存在一些不確定性。由于物種水平的物候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無論在方向或是程度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Wang et al., 2014, Ecology),加上短期氣候變化會顯著地改變植物群落的物種組成(Wang et al., 2012, Ecology),因此,可能很難通過個體物候的變化來預測植物群落物候的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汪詩平課題組(論文第一作者為孟凡棟),基于海北站山體垂直帶雙向移栽試驗的三年觀測數據,研究發現短期增溫會顯著降低早花植物功能群的蓋度,提高中花植物功能群的蓋度,但降溫的效應與增溫的效應相反(圖1)。短期增溫顯著提前了所有物候序列初始期,延遲了枯黃期;而降溫的效應與其相反(圖2)。進一步分析發現,不同植物花期功能群的蓋度變化與物候序列的變化存在顯著的相關性(表1)。這說明溫度的變化以及群落中不同植物花期功能群蓋度的變化共同決定了群落物候對增溫和降溫的響應。因此,未來群落物候研究中應將物種組成變化考慮進來。此研究為生物多樣性和群落物候序列的關系提供了一個新視角。

      該成果近期發表在《生態學》(Ecology)雜志上。

        文章鏈接

    圖1 不同花期功能群的蓋度變化(%)。ESF、MSF和LAF分別表示早花植物、中花植物和晚花植物功能群。

      圖2 增溫和降溫下的群落物候溫度敏感性變化。OLO: 返青期; FB: 現蕾期; FF: 初花期; FFS: 初果期; OPFV: 果后營養期; FLC: 初黃期 和CLC: 枯黃期。

      表1 不同花期功能群植物的蓋度變化與物候序列變化的相關性。CCESF、CCMSF和CCLAF分別表示早花、中花和晚花功能群植物的蓋度變化。Warming為增溫(下移),cooling為降溫(上移),Pooled為warming + cooling。

黄色网站大骚逼链接操逼免费观看